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7億,對糧食的需求將增長50%。
隨著需求的增長,緊張的陸地資源及已經過度開發的野生魚類供應承受巨大壓力,這就是為什么需要人工養殖魚類來有效地管理和維持野生種群和海洋自然生物的多樣性。
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是在水中養殖魚類、貝類或軟體動物等;
它是最生態高效的蛋白質生產形式之一;
全球超過 50% 的食用海鮮來自水產養殖;
它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生產部門;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估計,近 90% 的野生魚類種群的捕撈量已達到或超過可持續水平。
地球表面 70% 被海洋覆蓋,但魚類消費量僅占全部蛋白的 7% ,這意味著如果水產養殖業健康正向發展,海產品可以為全球糧食供應系統做出重大貢獻。
鮭魚養殖
鮭魚是鮭科魚類(如大西洋鮭魚、太平洋鮭魚)中幾種魚類的通用名稱。大家可能聽說過各種野生或人工養殖的鮭魚,但商業上最常見的是人工養殖大西洋鮭魚。
三文魚養殖在 1960 年代開始處于試驗階段,至 1980 年代左右在挪威和智利地區開始逐漸發展為一個產業。養殖鮭魚業在過去 40 年大幅增長,如今全球生產的鮭魚中約有 80% 來自人工養殖,2021 年人工養殖大西洋鮭魚產量約達290萬噸(WFE)。
大西洋鮭魚養殖傳統上由少數養殖區如智利、挪威、加拿大和蘇格蘭主導,因為大西洋鮭魚通常必須滿足幾個非??量痰淖匀粭l件才能確保最佳的養殖鮭魚。
其中水溫是限制三文魚地理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三文魚生長極限溫度約為 4-25 ℃,最適溫度在 8-14 ℃;魚卵孵化的溫度區間則在 0-15 ℃。若超過這個溫度區間時間較長,魚會大量死亡,因此大西洋鮭的自然產地及養殖地區多分布于靠近兩極的位置。
另外需要有遮蔽的海岸線,此外溶氧量、PH值、水流速度等均需達到最佳的生物條件。今天,三文魚養殖也在澳大利亞、法羅群島、冰島、愛爾蘭和新西蘭等地進行。
三文魚養殖生產周期一般持續約 3 年。
首先要在受控的淡水環境中,幼鮭從受精卵生長至約 100-250 克 (受水溫影響),過程耗時約 10-16 個月。
完成淡水階段養殖后,幼鮭被運送到海水網箱,在 12-24 個月內長到約 4-5 公斤。 魚的生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海水溫度,因地理區位及季節/時間而異。
達到可收獲的大小后,魚被捕撈并運送到加工廠,進行屠宰和去內臟等加工,隨后通過空運或海運等方式送往世界各地。
對于消費者而言,大多數養殖鮭魚以切片或切段的形式出售,但也可以購買整條魚。
人工養殖鮭魚通過以下方式為全球食品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為全球健康膳食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源。
提供高質量和生態高效的蛋白質,以幫助滿足不斷增長的全球糧食需求。
推動持續創新,幫助實現更健康的飲食和更有彈性的全球糧食系統。
- 上一篇:海洋牧場 3.0:歷程、現狀與展望
- 下一篇:從“顏”識“魚”,保證吃對三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