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圖強,探索海洋強省新路
時間:2021-07-28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山東將海洋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潛力、最大優勢,以建設海洋強省的實際行動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更加注重經略海洋”重要指示要求,山東近年來將建設海洋強省作為“八大發展戰略”之一,著力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2020年全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32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21.9%,海洋經濟成為新動能、新產業增長最快領域之一,探索走出一條“科技引領、陸海統籌、改革推動、合作共贏、人海和諧”的山東特色海洋強省建設新路子。
以創新思維破解海洋產業發展瓶頸
近日,在距青島西海岸新區東南120海里,海平面20米以下,經過近7小時作業,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獲批以來的首次規?;蒸~成功進行,標志著我國在全國開創了溫暖海域三文魚養殖先河。
“到黃海冷水團養三文魚”,是海洋漁業領域一次冒險的創新——深遠海對海洋科技、裝備等都是很大挑戰。“歷經裝備反復設計、養殖工船改造等波折,困擾‘深藍1號’網箱的一系列難題都被攻克。”日照市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紅說。
“長鯨1號”“國鮑1號”“耕海1號”……截至目前,山東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54處、占全國40%,引領全國深遠海智能裝備化養殖浪潮。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近年來,山東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已初步建成海洋船舶、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裝備三大制造基地,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力和海洋鹽業5個產業規模均居全國第一,海洋旅游、涉海金融等服務業蓬勃發展。
“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在已建成236個省級以上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基礎上,山東正加快打造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帶動有力的國際海洋科技創新引領區,推動海洋科技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在一系列創新舉措加持下,我省現代海洋產業占‘十強’產業的比重達到36.9%,成為全省新動能增長的中堅力量。”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說,“十四五”時期山東將繼續完善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突出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智慧化,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以戰略思維謀劃海洋港口布局
日前,全球首創智能空中軌道集疏運系統(示范段)在山東港口青島港竣工,該系統打通了集裝箱運輸港、船、站、場間的“最后一公里”,實現了港區交通由單一平面向立體互聯的革命性突破升級。
成立近兩年來,錨定“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總目標,山東省港口集團致力于打造以“五個國際領先港口”為載體的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集群效應和樞紐功能顯著提升,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作用愈發凸顯。
2019年8月,山東省港口集團掛牌成立,實現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改革發展“一條心”。2020年,山東省港口集團貨物吞吐量突破14億噸,位列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箱。今年上半年,全省沿海港口實現貨物吞吐量8.9億噸、同比增長8.1%。
世界一流的內涵不僅是“量”上處于領先,更要在“質”上走在前列。前不久,山東港口金融控股公司傳來好消息:他們與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成功合作,完成首單拖帶船舶航次保險業務,標志著山東港口在加速建設國際領先的金融貿易港進程中邁出堅實一步。
“縱觀世界一流港口,傳統裝卸、倉儲、轉運早已不是主要業務。”山東省港口集團董事長霍高原說,山東港口正大力發展商貿物流、供應鏈服務、旅游休閑等高端新興業態,推動從裝卸港向樞紐港、貿易港、金融港升級。
以系統思維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山東以系統思維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的海洋生態基本形成。
“我們建設了高標準的工廠化循環養殖車間,高效處理養殖尾水,確保我們的養殖水不僅對海水水質沒有影響,而且對水里的微生物也沒有影響。”萊州市明波水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升說。
筑牢近海水質“警戒線”,守好海洋生態安全“生命線”。山東全面實行灣長制,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總灣長,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38條省控以上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類,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93.2%;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區224個、總面積9669.26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轄海域總面積的20.44%,在全國率先實現沿海市海岸帶保護立法全覆蓋。
山東擁有500多個海島,為擦亮這一“風景線”,山東全力推進制度創新,用心呵護海島海灣。拆除全部80臺風機、治理裸露山體31萬平方米、拆除岸線育保苗場86萬平方米、修復岸線28公里、騰退近海養殖1.8萬畝……3年來,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效明顯,成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年接待游客360余萬人次。
乘風破浪、向海圖強。以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山東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加快建設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環境優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現代化海洋強省,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更加注重經略海洋”重要指示要求,山東近年來將建設海洋強省作為“八大發展戰略”之一,著力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2020年全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32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21.9%,海洋經濟成為新動能、新產業增長最快領域之一,探索走出一條“科技引領、陸海統籌、改革推動、合作共贏、人海和諧”的山東特色海洋強省建設新路子。
以創新思維破解海洋產業發展瓶頸
近日,在距青島西海岸新區東南120海里,海平面20米以下,經過近7小時作業,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獲批以來的首次規?;蒸~成功進行,標志著我國在全國開創了溫暖海域三文魚養殖先河。
“到黃海冷水團養三文魚”,是海洋漁業領域一次冒險的創新——深遠海對海洋科技、裝備等都是很大挑戰。“歷經裝備反復設計、養殖工船改造等波折,困擾‘深藍1號’網箱的一系列難題都被攻克。”日照市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紅說。
“長鯨1號”“國鮑1號”“耕海1號”……截至目前,山東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54處、占全國40%,引領全國深遠海智能裝備化養殖浪潮。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近年來,山東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已初步建成海洋船舶、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裝備三大制造基地,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力和海洋鹽業5個產業規模均居全國第一,海洋旅游、涉海金融等服務業蓬勃發展。
“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在已建成236個省級以上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基礎上,山東正加快打造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帶動有力的國際海洋科技創新引領區,推動海洋科技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在一系列創新舉措加持下,我省現代海洋產業占‘十強’產業的比重達到36.9%,成為全省新動能增長的中堅力量。”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說,“十四五”時期山東將繼續完善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突出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智慧化,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以戰略思維謀劃海洋港口布局
日前,全球首創智能空中軌道集疏運系統(示范段)在山東港口青島港竣工,該系統打通了集裝箱運輸港、船、站、場間的“最后一公里”,實現了港區交通由單一平面向立體互聯的革命性突破升級。
成立近兩年來,錨定“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總目標,山東省港口集團致力于打造以“五個國際領先港口”為載體的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集群效應和樞紐功能顯著提升,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作用愈發凸顯。
2019年8月,山東省港口集團掛牌成立,實現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改革發展“一條心”。2020年,山東省港口集團貨物吞吐量突破14億噸,位列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箱。今年上半年,全省沿海港口實現貨物吞吐量8.9億噸、同比增長8.1%。
世界一流的內涵不僅是“量”上處于領先,更要在“質”上走在前列。前不久,山東港口金融控股公司傳來好消息:他們與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成功合作,完成首單拖帶船舶航次保險業務,標志著山東港口在加速建設國際領先的金融貿易港進程中邁出堅實一步。
“縱觀世界一流港口,傳統裝卸、倉儲、轉運早已不是主要業務。”山東省港口集團董事長霍高原說,山東港口正大力發展商貿物流、供應鏈服務、旅游休閑等高端新興業態,推動從裝卸港向樞紐港、貿易港、金融港升級。
以系統思維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山東以系統思維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的海洋生態基本形成。
“我們建設了高標準的工廠化循環養殖車間,高效處理養殖尾水,確保我們的養殖水不僅對海水水質沒有影響,而且對水里的微生物也沒有影響。”萊州市明波水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升說。
筑牢近海水質“警戒線”,守好海洋生態安全“生命線”。山東全面實行灣長制,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總灣長,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38條省控以上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類,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93.2%;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區224個、總面積9669.26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轄海域總面積的20.44%,在全國率先實現沿海市海岸帶保護立法全覆蓋。
山東擁有500多個海島,為擦亮這一“風景線”,山東全力推進制度創新,用心呵護海島海灣。拆除全部80臺風機、治理裸露山體31萬平方米、拆除岸線育保苗場86萬平方米、修復岸線28公里、騰退近海養殖1.8萬畝……3年來,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效明顯,成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年接待游客360余萬人次。
乘風破浪、向海圖強。以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山東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加快建設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環境優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現代化海洋強省,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